:::
匿名 - 研習活動 | 2019-05-20 | 點閱數: 495

壹、主題與目的:兒童參與及自然環境介入

       幼兒透過參與日常生活,進而學習自我照顧、互動技巧及認識自我。早期療育的重要性在於創造融合且接納的家庭和社區生活環境,進而提升幼兒的發展和參與。本會歷年來持續推廣以家庭為中心的早期介入工作坊,讓早期療育工作者體驗到在幼兒成長的自然環境中,支持照顧者並促進幼兒參與日常生活作息之重要性及作法。因此,本次大會主題強調透過自然環境介入以提升兒童參與,特別邀請國內外知名講師,闡述參與之意義與權利,及透過環境介入並運用科技以提升幼兒參與的研究與實作方法。

  本次國外講師特別邀請到Dana Anaby博士,來自在國際上享負盛譽,有「北方哈佛」之稱的加拿大魁北克麥基爾大學(McGill University)。Dr. Anaby任職於物理暨職能治療學系副教授,專業背景為職能治療。她同時也是MAB-Mackay復健中心/C.R.I.R. (Centre de recherche interdisciplinaire en Réadaptation)常務研究員,及CanChild兒童障礙研究中心之研究員。 Dr. Anaby的研究涵蓋身心障礙兒童和青少年的參與和幸福感,尤其著重於休閒娛樂和社區參與及環境的影響力。她發展了「投入參與的路徑和資源 (Pathways and Resources for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, PREP)」介入模式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-j3ts4BTWc),並建立了許多實證來支持此介入模式的成效。此外,她也是「兒童和青少年參與和環境測量(Participation and Environment Measure for Children and Youth, PEM-CY)」的發展者之一。他也致力於知識轉譯(Knowledge Translation),將研究成果轉化成實務建議,以促進第一線工作者的參與本位介入實作。

  另外,本次大會也邀請到在日本長期駐診於學校服務中的小兒科醫師(督導)、三田市社會福利組織代表的Hakuyo Ebara醫師,帶來他在日本推動及參與的特殊需求兒童學校融合活動、社區參與的經驗,藉由不同國家的經驗,了解特殊需求幼兒在學前、學齡後的各種社區參與實務,激發與會者更多的思考。

  本次,第二十屆大會與工作坊,大會將透過國際間不同的研究成果和實務經驗分享,深入探討如何透過環境介入來達到兒童參與的成效,期能提供國內早期介入及相關服務之創新突破,造福遲緩兒及家庭。綜合而論,本次大會希望達成以下目標:

一、促進國內外早期療育專業人員在早期療育需求、介入策略之經驗與實務交流,以提升早療工作掌握早期療育需求的重要方法,在策略上能給予家長實用而有效的服務。

二、藉由加拿大與日本專家學者的豐富經驗實務及學術經驗,提供國內在實踐提升社會/社區參與上,能獲得更加具體的經驗及知識交流。

三、結合教育、社政與醫療等專業,透過共同學習以提升早期療育專業團隊間的了解與合作。

四、提供早療實務工作者知識及實務交流平台,讓不同專業的經驗化成智慧財。

 

貳、大會流程及課程表

日期:2019年10月25日(週五)、26日(週六)、27日(週日)

地點:臺中教育大學求真樓音樂廳(台中市西區民生路140號)


詳情請見活動簡章